京津冀高校后勤协同发展论坛在首经贸举办
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日期:2016-05-19 浏览量:
11月27日上午,京津冀高校后勤协同发展论坛在首经贸红庙校区会展中心举办,三地高校共同探讨高校后勤工作协同发展与深度融合。本次论坛由北京市高校后勤研究会、天津市高校后勤协会、河北省高校后勤分会联合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致开幕辞
首 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致开幕辞。他指出,高校后勤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等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高校人 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质量和成效。他希望三地高校后勤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把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放在后勤 工作的首要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改革举措,突破区域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京津冀地区高校后 勤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深度融合,为高校事业发展和后勤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教委委员王定东发言
北 京市教委委员王定东在发言中指出,要把做好高校后勤工作上升到政治高度,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后勤工作的安全性和公益性底线不动摇。打破区域 观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建立行业服务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跨地区的后勤管办新模式。要针对京津冀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与难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研究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特点、规律、改革方向和途径,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柳华发言
中 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柳华在发言中谈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涉及要素资源整合、消除行政壁垒、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等多层面的复杂问题,既包括产业、项 目等硬件的一体化,也包括区域行政管理方式、公共服务等软件的一体化。推进京津冀高校后勤的协同发展,要突出在制度上的协同化、一体化和互补性,以“协 同”为机制,以“创新”为路径,不断健全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葛华发言
教 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葛华认为,要抓好高校后勤工作,一是强化统一领导,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担负起领导协调职责;二是加快顶层 设计,共同研究规划设计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模式和举措;三是实施重点突破,要抓住影响三地高校后勤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组织课题攻关,力争取 得切实有效的成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发言
在 主题发言环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从八个方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及进展进行了深度解读。一是在交通运输设施的共建共 享。加快环线、放射状的公路、铁路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运输设施共建共享,将为高校后勤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在优势产业升级、转移、链接 的协作方面,要理顺三地产业体系链条,进行科学分工。三是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联防联治方面,明确京津冀的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域。四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把北京市的部分行政事业职能从市中心迁出。五是加强区域的协同创新,在大气污染防治、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减少重复研 究,形成合力。六是在京津冀地区发展中,要统筹社会事业的发展,例如三地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规范、教育事业加强协调和衔接、加强医疗卫生联动性、社会保障 的迁移等。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召开联席会议。八是支持开展试点试验示范。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部门和环节多、领域广泛,需要选择典型的行业先行试点。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发言
教 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介绍了《教育“十三五”规划》中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安排。他指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 有四项重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或者建立现代教育体系,二是努力实现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三是要推动高等教育的突破性改革,四是加快继续教育。他提出, 高校后勤在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也是高校后勤的新使命。高校后勤要做现代科学技术的率先应用者,逐步实现智能化后勤目标,不 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在国家绿色发展过程中,建设绿色校园、美丽学校。建设一个开放和共享的后勤,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及校内外的合作,提高后勤利用社会资源 的能力。
河北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理事长、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陆军恒发言
河 北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理事长、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陆军恒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三地高校食堂农产品供应的现状认知和路径思考》为题做了报告。他提 出了构建食堂农产品供应协同市场引领区域产业转型的总体构想:第一步,搭建京津冀高校食堂农产品供应市场协同平台;第二步,联手河北省供销社、扶贫办、农 业厅等政府部门,共同组建采购、生产监管与生产服务平台;第三步,组建以高校为主体的外部服务支撑平台。他从高校食堂农产品供应刚性需求的“内渴”、河北 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饥”和各类相关要素集结创效的“内冲”三方面分析了京津冀高校食堂农产品供应市场协同平台的可行性,指出了京津冀高校食堂农产品供应 改革的操作路线图。
天津财经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郑利发言
天津财经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郑利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高校后勤网络协同治理研究》为题做报告。他从京津冀高校发展现状、京津冀高校后勤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京津冀协同情境下高校后勤网络治理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指出,三地共有252所 大学,高校后勤主要担负基本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基础设置运行、安全保障等任务。为实现三地后勤协同发展,搭建京津冀高校网络平台,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大学 城在文化融合、硬件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搭建京津冀高校后勤事务交互平台、网络舆情系统等平台,将京津冀高校网络进行资源整合。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郑广天发言